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

手不释卷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读音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成语易错: 卷,不能写作“券”。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辨析: 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成语典故: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英语翻译: lit. always with a book in hand (idiom); fig. (of a student or scholar) diligent and hardworking
反义词: 不学无术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成语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成语例子: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百度百科: 手不释卷,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手不释卷的造句

手不释卷

1、待到元嘉再次返转之时,尚未踏进房间,便见沈全手不释卷,摇头晃脑地反复吟诵着一个个音节,居然颇有几分穷酸书生的架势。

2、赵普从此手不释卷,每日退朝归来,便独处一室,关上房门读书,直到深夜,到了第二天入朝理政,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很有章法。

3、只见自行车道上来回穿梭的共享单车像一个个运动健将在跑道上赛跑。爸爸可爱看书了,他几乎随时都带着书:上班带着,走路带着,连上厕所也带着书,这就是古人说的手不释卷吧?同时,他还是个运动健将,各种运动项目他都能轻松驾驭。

4、晚上做功课即使做到很晚了,也还手不释卷

5、安徒生童话真吸引人,谁读都会手不释卷

6、读书明理,知书达礼;读书启智,读书学艺;读书养德,读书立志;读书向善,读书培基。手不释卷,终生受益!

7、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

8、这位老教授从早到晚手不释卷,天天如此。

9、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

10、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11、同学们求学,绝不能一曝十寒,必须手不释卷,才能成功。

12、无论是王冕的僧寺夜读,还是顾炎武的手不释卷,无论是任末的好学勤记,还是王充的市肆博览。每当读到他们的事迹,我们的心灵总会被震憾,他们将学习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他们也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13、他看小说时就会手不释卷,但对教科书却兴趣缺缺。

14、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并将其消化成这世间人生之路上的精神驱动力。每有空闲,不是手不释卷,就是温故知新,不断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

15、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

16、此时的胖风依然还在静静的运转着炼诀,自从学老给了他这本炼诀之后,他简直就是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那可是时时刻刻都把那古籍宝贝一般揣在身上。

17、小明每天都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更是手不释卷,所以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因为成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18、龙任记得卡卡西对这本书一直是手不释卷,而且看的时候还经常露出“羞羞”。

THE END